做研究你更偏爱C57 or Balb/c
在实验中,C57BL/6和BALB/c这两种小鼠品系因其各自的特性和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的研究领域。他们之间有哪些区别?各自又有哪些研究偏好你知道吗?


作为继人类之后第二个完成基因组测序的哺乳动物,其在遗传学研究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国际小鼠表型协会(IMPC)持续对其基因进行深入的功能分析,加之其为近交系小鼠,遗传背景高度一致,使得不同个体间的表达或表型差异无法归咎于遗传背景的多样性。因此,C57BL/6成为了定点修饰和转基因研究的首选遗传背景品系。
-
各类肿瘤的自然发病率较低,如乳腺癌的自然发生率仅为0%-1%,且难以通过致癌物诱导。老龄鼠中淋巴瘤的自发率为20%-25%,雌鼠的白血病自发率为7%-16%,但在照射后肝癌的发生率会上升。
-
对放射物质的耐受力属于中等水平。
-
补体活性显著。
-
易于诱发免疫耐受性。
-
对结核杆菌敏感,但对鼠痘病毒具有一定的抵抗力。
-
干扰素产量相对较高。
-
对酒精的嗜好性强,肾上腺素类脂质浓度较低,对百日咳组织胺易感因子敏感。
-
是研究饮食诱导的肥胖和慢性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多发性硬化症模型的首选。
-
其巨噬细胞对炭疽致死毒素具有抗性。
Balb/c

这一品系的小鼠在肿瘤、炎症和自身免疫等领域的研究中备受青睐,目前用于细胞融合的骨髓瘤细胞大多来源于BALB/C系小鼠。
-
对矿物油诱导的浆细胞瘤高度敏感。
-
常被用作产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的脾细胞来源。
-
乳腺肿瘤的自然发病率较低(3%),但在乳腺肿瘤病毒(MTV)的诱导下,发病率会上升。
-
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其他癌症(如肺癌、肾癌)的几率显著增加,且有一定几率发生卵巢、肾上腺肿瘤和白血病。
-
多数个体在6月龄后会出现免疫球蛋白增多症,主要表现为IgG1和IgA量的增加,干扰素产量较低,但补体活性较高。
-
易受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感染。
-
由于携带Hc1等位基因,能抑制新型隐球菌的生长。对立克次体引起的发热、麻疹病毒、利什曼原虫、曼氏血吸虫敏感,同时也对弓形体易感。
-
易于患肺炎,因此最好不要与其他近交系小鼠同室饲养。

遗传与基因组特性

-
C57BL/6:是第一个完成基因组测序的小鼠品系,遗传背景稳定,易于繁殖,且为许多突变基因提供遗传背景,常被视为“标准”的近交系小鼠。
-
BALB/c:其基因组也已被测序,与其他小鼠品系相比,具有独特的遗传特征。
免疫学差异

-
C57BL/6:Th1免疫应答和IFNγ产生占主导地位,补体活性高,较易诱发免疫耐受性,对结核杆菌敏感,对鼠痘病毒有一定的抵抗力,干扰素产量较高。
-
BALB/c:容易引发Th2免疫应答,体液反应较强,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肺癌、肾癌的几率增加,对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感染敏感,但对新型隐球菌有抑制作用。
肿瘤学研究

-
C57BL/6:乳腺癌自然发生率低,化学物质难以诱发乳腺和卵巢肿瘤,老龄鼠淋巴瘤自发率高,是研究饮食诱导的肥胖和慢性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多发性硬化症模型的首选。
-
BALB/c:对矿物油诱导浆细胞瘤敏感,随着年龄增长,患其他癌症的几率增加,是肿瘤、炎症和自身免疫等研究领域最常用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