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彩回顾 | 湖北科创供应链供需对接活动暨生物创赢汇·精萃人才沙龙——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突围及生态共建专场「走进华联科」成功举办

 

沙龙现场

 

2025年4月22日,第十七期生物创赢汇·精萃人才沙龙——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突围及生态共建专场于武汉华联科圆满落幕。

本次活动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突围及生态共建」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活动吸引了18家生物科技企业踊跃参与,其核心目的在于推动医药领域企业家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助力企业高效链接各方资源,促进湖北省医药产业的发展。

 

本次沙龙特别邀请到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和新经济发展局吴世英、湖北省药品监督检查研究院聂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肖芳、湖北城市运营物业有限公司肖俊、省客集团蔡畅和谌忠、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生物医药行业协会秘书长王作燕和崔翠等负责人,以及18家企业代表【华联科生物、华美生物、金开瑞生物、康复得生物、科前生物、普诺赛生命科技、茵智生物、康圣真源、奥绿新生物、友芝友生物、劲帆生物、宏韧生物、华大吉诺因、行藏科技、鼓润(武汉)医疗、沃亿生物、联影生命、真福医药】进行现场交流讨论。

 

以下是精彩的现场回顾:

 

 

本场主咖武汉华联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祥宏分享了精彩的主题:共建生态,协同创新

“过去基因编辑鼠需从美国进口,一只实验鼠的售价高达20万元,如今,同类产品仅需200-20000元。”

黄祥宏提到,通过技术共享和国产化替代,我国实验老鼠的使用成本大幅降低。

“在医药大健康产业中,我们也希望通过技术协同和资源整合,实现生态共建、降本增效。”

“实验鼠的技术突破,能显著降低新药研发成本和周期。”

黄祥宏还表示,华联科已构建从常规品系动物生产、基因编辑到模型开发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尤其在无菌动物、源发性肿瘤模型等高端领域实现国产化替代,未来将继续聚焦无菌动物量产及差异化技术研发,为行业提供更高效、精准的研发工具。

在这里简要介绍一下,关于华联科实验鼠地位及应用领域。

一、华联科实验鼠在生命科研中的不可替代性

1.生物学相似性与可控性

实验鼠与人类基因组相似度高达85%,且繁殖快、生命周期短,便于遗传操作和表型观察。

例如,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可精准构建疾病模型,如自闭症小鼠用于神经机制研究。

2. 复杂系统研究的不可替代性

替代技术(如器官芯片、计算机模拟)虽能部分用于毒性测试或分子预测,但无法模拟器官间相互作用或神经行为等复杂机制。

例如,VR技术结合小鼠行为研究揭示了空间导航与记忆的神经基础。

3. 伦理与技术局限性

直接人体实验存在伦理风险,而实验鼠作为“替难者”填补了这一空白。

例如,85%的候选药物因动物实验暴露毒性问题被淘汰。

二、华联科实验鼠的具体应用领域

1. 疾病机制与模型构建

  • 遗传性疾病:转基因小鼠(如荧光标记小鼠)用于追踪基因表达与细胞迁移。

  • 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症模型小鼠通过水迷宫测试评估药物疗效。

  • 癌症研究:“拟人化小鼠”植入患者肿瘤组织,用于个性化药物筛选。

2.药物研发与安全性评价 

  • 药效学评价:通过行为学实验(如酒精性脂肪肝模型)验证药物作用。 

  • 毒理学测试:实验鼠代谢特征为人体剂量提供依据,避免临床试验风险。

3. 基因功能与代谢研究

  • 基因工程改造的“马拉松小鼠”揭示代谢调控机制,为肥胖症和糖尿病治疗提供线索。  

  • 基因剪刀(CRISPR)技术在小鼠脑部编辑基因,成功减轻自闭症症状。

4. 行为与神经科学 

  • 通过分析小鼠超声波叫声(如DeepSqueak软件),研究情绪与认知行为。  

  • 虚拟现实技术(MouseGoggles)监测小鼠空间记忆,推动阿尔茨海默症研究。

5.科研工具基石原料

通过免疫大小鼠动物并提取其血清,经抗原乳化、多次加强免疫后,采用亲和层析或硫酸铵盐析法纯化血清抗体,进而加工合成高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单抗)或多克隆抗体(多抗),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药物筛选及免疫机制研究。

三、替代技术的现状与局限

1.器官芯片与类器官

用于药物敏感性测试,但无法模拟全身性免疫反应或长期病理进程。

2.未来发展趋势

精准化与微型化:基因编辑技术推动定制化小鼠模型发展(如患者来源肿瘤模型)。  

四、小结

实验鼠在生命科学领域仍是不可替代的核心工具,尤其在复杂系统研究和药物开发中。

尽管替代技术逐步兴起,但其应用仍受限于技术成熟度与伦理复杂性。

未来将呈现“精准实验动物模型+替代技术”并行的格局,推动科研向高效与人道化方向发展。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和新经济发展局二级调研员 吴世英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副教授  肖芳

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生物医药行业协会副会长 王作燕

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生物医药行业协会秘书长 崔翠

武汉华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 华权高

武汉金开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明波

武汉康复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青山

武汉科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徐高原

武汉普诺塞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朱斌权

武汉茵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陈超

武汉康圣真源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 

龙妍婷

武汉奥绿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朱湘涛

武汉友芝友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董事会秘书 郑建华

劲帆生物医药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政府事务及融资总监 高奎

武汉宏韧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兼战略客户合作部长 孔飞

武汉华大吉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临床商务总监 夏智冰

武汉行藏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何龙军

鼓润(武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 黄龙

武汉沃亿生物有限公司市场部副总监 徐安然

联影生命科学仪器临床应用支持 阮扬

 

本次沙龙主咖武汉华联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祥宏,在接受长江日报的记者采访。

 

沙龙结束后,在华联科董事长黄祥宏的带领下,大家一起来到了华联科实验动物资源库

 

据悉,武汉东湖生物医药行业协会自2024年起,推出“生物创赢汇·精萃人才沙龙”活动,旨在为细分领域企业家搭建深度交流平台。

 

“生物医药行业细分领域差异大,唯有精准链接资源,才能协同破局。”

 

该协会副会长王作燕表示,希望通过资源互动、优势互补,助力企业“抱团”突围。

 

本次沙龙的成功举办,离不开武汉东湖生物医药行业协会、政府相关部门及企业家们的支持。

 

这不仅促进了湖北省内医药企业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更为企业搭建了资源对接与共享的平台,对推动湖北省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让我们尽情期待下一届沙龙大会!与全球伙伴再聚长江之滨,共绘生命健康产业的发展蓝图。

 

合影留念

 

END

 

上一篇: 下一篇: